热轧板带轻薄化趋势明显
发布时间:2024/9/3  发布者:jy   点击次数:1530

文章来源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Abstract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on the alterations in the proportion of plate and strip in China over the past decade, as well as the trend of thinning development of hot-rolled plate and strip materials. It offers suggestions for Chinese steel enterprises to adjust product structure and carry ou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近10年来,我国板带材呈现出几个重要特点:一是板带材产量增速快于钢材产量增速;二是中板产量增速高于厚板和特厚板产量增速,中板产量占中厚板产量的比例呈波动上升态势;三是在热轧板带商品材中,热轧薄板带所占比例明显提升。

下文将阐述近10年来我国热轧板带材产品的发展趋势,并分析推动我国热轧板带材产品轻薄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后为我国钢铁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开展技术创新提供建议。

 

近10年热轧板带材产品呈现轻薄化发展趋势

2014年—2023年,我国钢材实际产量(扣除重复材)总体呈前增后降态势,从2014年的7.82亿吨增长至2020年峰值10.29亿吨,2023年又回落至9.79亿吨,近10年的平均增速约为2.5%。其中,板带材实际产量(扣除重复材,焊管折算为板带,下同)从2014年的2.81亿吨增长至2023年的4.46亿吨,近10年平均增速约为5.2%,增速为钢材产量增速的2倍以上。同期,板带比由2014年的36.0%波动增长至2023年的45.5%,提高了8.5个百分点。总体来看,相较于长材,板带材产品产量增长更为突出。

受机械、钢结构、造船、能源等下游行业需求带动,近10年,我国中厚板产量(包括特厚板、厚钢板和中板,下同)稳步增长,从2014年的6316万吨增至2023年的9818万吨,年均增速为5.0%。从细分品种增速看,中板产量年均增速最快,达5.3%,同期特厚板和厚板产量年均增速均为4.8%。因此,近10年来,中板产量占中厚板产量的比例由2014年的47.5%小幅提高至2023年的48.6%,呈波动增长态势。

2014年—2023年,我国热轧板带商品材(含中厚宽钢带、热轧薄宽钢带和热轧薄板,扣除用于冷轧、焊管等热轧板带原料的重复材)产量呈逐渐上升趋势,由2014年的6882万吨增加到2023年的12676万吨,年均增速为6.3%。近10年,热轧薄板带(含热轧薄宽钢带和热轧薄板)产量和占热轧板带商品材的比例均呈逐渐上升趋势;热轧薄板带产量由2014年的1643万吨增长至2023年的5567万吨,年均增速为13.0%;热轧薄板带占热轧板带材的比例从2014年的10.2%上升到2023年的20.1%,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呈波动增长态势。


热轧板带材产品轻薄化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其一,钢结构等下游行业需求变化带动热轧板带材向轻薄方向发展。

近年来,钢结构、造船、能源领域的需求变化带动薄规格板带材消费量增长。从钢结构行业来看,钢结构加工量保持增长,焊接钢结构比例持续提升,随着钢结构向大型化、轻量化等方向发展,焊接钢结构使用薄规格热轧板带的比例提升。从造船行业来看,在国际海事组织绿色低碳政策法规及老旧船舶更新的驱动下,造船行业再次进入景气周期,船舶大型化持续推进,汽车滚装运输船(PCTC船)等细分船型需求大幅增长。2021年—2023年,我国造船企业PCTC船新船订单量超过150艘,PCTC船对薄规格造船板的需求快速增长。从能源行业来看,受碳达峰、碳中和政策驱动,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快速增长,液化天然气储罐建设规模扩大,对薄规格低温压力容器用镍合金钢板需求量增加。

其二,钢材高强轻量化趋势推动热轧板带材向轻薄方向发展。

近年来,热轧板带材高强化趋势明显,并在一定程度上支撑和驱动薄规格热轧板带材产品需求增长。

在造船领域,2023年高强度造船板产量占比为61.5%,较2016年提升16个百分点,散货船、油船等细分船型耗钢系数大幅下降,高强度造船板的应用比例持续提升,为船舶大型化、轻量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并促进了薄规格造船板需求增长。

在工程机械领域,近年来工程机械企业积极开展产品轻量化设计,Q960及以上超高强度钢、NM450及以上耐磨钢的推广应用,推动产品厚度不断突破极限,目前厚度已降至6.0毫米以下。

在汽车领域,汽车轻量化发展带动了汽车大梁钢710L、车轮钢550CL等高强钢的广泛应用,目前,超高强大梁钢产品最高屈服强度达960兆帕,强度的大幅提升有效促进了热轧板带材厚度减薄。

其三,“以热代冷”产品推广促进热轧板带向轻薄方向发展。

自2015年国内首套ESP(无头带钢)生产线投产以来,我国已陆续建成10余条带钢无头轧制生产线,合计产能超过2500万吨/年。带钢无头轧制生产线生产的薄规格热轧板带厚度最薄至0.6毫米,可在一些对力学性能无特殊要求且表面质量要求不高的应用场景中实现“以热代冷”。

由于不经过冷轧工序,“以热代冷”产品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市场接受度逐步提高。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具有低碳和成本优势的“以热代冷”产品性能和质量水平在持续提高,未来“以热代冷”热轧薄板带产品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


对我国钢铁企业热轧板带材产品发展的建议

为钢铁企业热轧板带材产品迭代升级指明方向。热轧板带材薄规格产品比重上升,呈现高强度、轻量化趋势,对钢铁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钢铁企业应深入研究周边300千米~500千米范围内,区域市场的汽车、机械、造船、家电、钢结构等用钢行业的市场情况,特别是重点行业、细分市场的薄规格板带的需求现状和发展趋势。

钢铁企业要通过比较企业自身和竞争对手的装备水平、生产能力、创新能力、管理体系、销售体系、生产成本、人才条件等方面,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竞争策略,并确定已有产线的产品结构调整方向或新建产线的产品定位,在市场需求变化趋势中寻求发展机遇。

关注薄规格板带轧制生产线推广应用。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提出加快落后低效设备替代,更新升级高端先进设备,加大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财政支持力度,为钢铁行业品种结构调整和升级带来新机遇。

钢铁企业在推动设备更新改造升级的过程中,应提前谋划,做好市场研究和前瞻布局,以产品市场需求和发展方向为依据,结合区位优势,可重点关注以相对薄规格为主要产品的双辊薄带铸轧生产线(Castrip)、ESP无头轧制生产线、宽薄规格中板的炉卷轧机等生产装备,在进行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谋定而后动。

为钢企热轧板带材产品技术创新提供重要方向。在生产端,薄规格高强钢在高精度板形控制、微合金化与多相组织调控等方面给钢铁企业带来新的挑战;在应用端,随着薄规格高强度热轧板带材产品需求的增长,全新的轻量化设计对钢材的加工使用提出新的要求。

面对生产端和应用端的新挑战、新要求,钢铁企业应加大相关工艺技术研发攻关,持续增强薄规格高强度板带材的生产能力,提升产品质量,加强EVI(供应商的早期介入)服务,并为下游客户提供结构设计、选材支持、加工制造、工艺降本等一揽子技术服务,更好地顺应热轧板带产品轻薄化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