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关系
- 首页
- 投资者关系
欧盟委员会在其保障措施复审中得出结论称,2025年中国的钢铁出口量将继续保持高位,并继续对全球市场造成压力,而不断扩大的产能过剩将促使一些第三国寻求其他出路,并对欧盟造成进口压力。
欧盟委员会本周早些时候确认,在12月启动复审后,将对保障措施进行调整,自4月1日起生效。
欧盟委员会指出,自上次调查以来,一些继续扩大产能的原产地——特别是东盟、印度、中国、中东和北非——在欧盟市场上的进口量仍然很高或有所增加。欧盟委员会表示:“数据显示,产能发展与这些原产地对欧盟市场的进口压力之间存在关联。”
除了产能过剩,欧盟委员会还以其他国家的贸易保护措施(包括美国的关税)作为调整保障措施的理由。
2024年底,贸易保护措施的数量超过前一年。除贸易保护措施外,土耳其、哥伦比亚和加拿大实施的关税措施数量也有所增加,南非对一些钢铁产品实施保障措施,印度对板材启动保障调查。
与此同时,美国全面征收25%的钢铁关税。欧盟委员会补充道:“鉴于美国市场的规模和关税水平,欧盟委员会认为,这一事态发展以及其他国家实施的额外关税措施将进一步加剧钢铁市场的紧张局势,从而增加更多贸易转移到欧盟的风险。”
欧盟委员会的调查发现,欧盟相关产品的产能利用率从2021年的78%下降到2023年和2024年的67%。长材产品的产能利用率下降幅度最大,2024年为61.3%,而2021年为74.7%。
2024年的消费量与2021年相比下降14%,为1.439亿吨,但国内销售市场份额仅从79.7%下降到79%。2024年欧盟行业利润率为-0.4%,而2021年为9.1%。
2024年,板材的进口市场份额为25.6%,而2021年为24.8%,长材的进口市场份额仍为12.8%,管材的进口市场份额上升0.1个百分点,达到21.9%。
欧盟委员会认为,面临最大进口压力的产品是1A类—热轧卷、4A类—金属涂层薄板、7类—中厚板、21类—空心型材和24类—其他无缝管。
2021年至2024年期间,4A类消费量减少27%,1A类和24类平均减少17%,7类和21类减少7%。所有类别的进口份额都大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