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中心
- 首页
- 行业新闻
2024年8月22日 | 比利时,布鲁塞尔 2024年7月全球71个纳入世界钢铁协会统计国家的粗钢产量为1.528亿吨,同比下降4.7%。 2024年7月全球粗钢产量 2024年7月全球71个纳入世界钢铁协会统计国家的粗钢产量为1.528亿吨,同比下降4.7%。 各地区粗钢产量 2024年7月,非洲粗钢产量为200万吨,同比提高4.0%;亚洲和大洋洲粗钢产量为1.127亿吨,同比下降6.4%;欧盟(27国)粗钢产量为1080万吨,同比提高5.7%;其他欧洲国家粗钢产量为370万吨,同比提高0.6%;中东粗钢产量为370万吨,同比下降10.1%;北美粗钢产量为880万吨,同比下降2.4%;俄罗斯和其他独联体国家+乌克兰粗钢产量为750万吨,同比下降0.8%;南美粗钢产量为370万吨,同比提高6.0%。 表1:各地区粗钢产量 上述地区含71个产钢国提交的数据,其2023年产量占全球粗钢产量的98%。 非洲:阿尔及利亚、埃及、利比亚、摩洛哥、南非、突尼斯 亚洲和大洋洲:澳大利亚、中国、印度、日本、蒙古国、新西兰、巴基斯坦、韩国、中国台湾、泰国、越南 欧盟 (27国):奥地利,比利时,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捷克、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意大利、卢森堡、荷兰、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 其他欧洲国家:马其顿、挪威、塞尔维亚、土耳其、英国 中东:巴林、伊朗、伊拉克、约旦、科威特、阿曼、卡塔尔、沙特阿拉伯、阿联酋、也门 北美洲:加拿大、古巴、萨尔瓦多、危地马拉、墨西哥、美国 俄罗斯和其他独联体国家+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克兰 南美洲:阿根廷、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巴拉圭、秘鲁、乌拉圭、委内瑞拉 粗钢产量排名前十位的国家 2024年7月, 中国粗钢产量为8294万吨,同比下降9.0%; 印度粗钢产量为1230万吨,同比提高6.8%; 日本粗钢产量为710万吨,同比下降3.8%; 美国粗钢产量为690万吨,同比提高2.1%; 俄罗斯粗钢预估产量为630万吨,同比下降3.1%; 韩国粗钢产量为550万吨,同比下降3.4%; 德国粗钢预估产量为310万吨,同比提高4.8%; 土耳其粗钢产量为310万吨,同比提高4.0%; 巴西粗钢产量为310万吨,同比提高11.6%; 伊朗粗钢产量为180万吨,同比下降18.7%。 表2:粗钢产量排名前十位的国家 e - 预估值。排名依据为本年度累计粗钢产量。
文章来源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文章来源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Abstract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on the alterations in the proportion of plate and strip in China over the past decade, as well as the trend of thinning development of hot-rolled plate and strip materials. It offers suggestions for Chinese steel enterprises to adjust product structure and carry ou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近10年来,我国板带材呈现出几个重要特点:一是板带材产量增速快于钢材产量增速;二是中板产量增速高于厚板和特厚板产量增速,中板产量占中厚板产量的比例呈波动上升态势;三是在热轧板带商品材中,热轧薄板带所占比例明显提升。 下文将阐述近10年来我国热轧板带材产品的发展趋势,并分析推动我国热轧板带材产品轻薄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后为我国钢铁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开展技术创新提供建议。 近10年热轧板带材产品呈现轻薄化发展趋势 2014年—2023年,我国钢材实际产量(扣除重复材)总体呈前增后降态势,从2014年的7.82亿吨增长至2020年峰值10.29亿吨,2023年又回落至9.79亿吨,近10年的平均增速约为2.5%。其中,板带材实际产量(扣除重复材,焊管折算为板带,下同)从2014年的2.81亿吨增长至2023年的4.46亿吨,近10年平均增速约为5.2%,增速为钢材产量增速的2倍以上。同期,板带比由2014年的36.0%波动增长至2023年的45.5%,提高了8.5个百分点。总体来看,相较于长材,板带材产品产量增长更为突出。 受机械、钢结构、造船、能源等下游行业需求带动,近10年,我国中厚板产量(包括特厚板、厚钢板和中板,下同)稳步增长,从2014年的6316万吨增至2023年的9818万吨,年均增速为5.0%。从细分品种增速看,中板产量年均增速最快,达5.3%,同期特厚板和厚板产量年均增速均为4.8%。因此,近10年来,中板产量占中厚板产量的比例由2014年的47.5%小幅提高至2023年的48.6%,呈波动增长态势。 2014年—2023年,我国热轧板带商品材(含中厚宽钢带、热轧薄宽钢带和热轧薄板,扣除用于冷轧、焊管等热轧板带原料的重复材)产量呈逐渐上升趋势,由2014年的6882万吨增加到2023年的12676万吨,年均增速为6.3%。近10年,热轧薄板带(含热轧薄宽钢带和热轧薄板)产量和占热轧板带商品材的比例均呈逐渐上升趋势;热轧薄板带产量由2014年的1643万吨增长至2023年的5567万吨,年均增速为13.0%;热轧薄板带占热轧板带材的比例从2014年的10.2%上升到2023年的20.1%,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呈波动增长态势。 热轧板带材产品轻薄化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其一,钢结构等下游行业需求变化带动热轧板带材向轻薄方向发展。 近年来,钢结构、造船、能源领域的需求变化带动薄规格板带材消费量增长。从钢结构行业来看,钢结构加工量保持增长,焊接钢结构比例持续提升,随着钢结构向大型化、轻量化等方向发展,焊接钢结构使用薄规格热轧板带的比例提升。从造船行业来看,在国际海事组织绿色低碳政策法规及老旧船舶更新的驱动下,造船行业再次进入景气周期,船舶大型化持续推进,汽车滚装运输船(PCTC船)等细分船型需求大幅增长。2021年—2023年,我国造船企业PCTC船新船订单量超过150艘,PCTC船对薄规格造船板的需求快速增长。从能源行业来看,受碳达峰、碳中和政策驱动,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快速增长,液化天然气储罐建设规模扩大,对薄规格低温压力容器用镍合金钢板需求量增加。 其二,钢材高强轻量化趋势推动热轧板带材向轻薄方向发展。 近年来,热轧板带材高强化趋势明显,并在一定程度上支撑和驱动薄规格热轧板带材产品需求增长。 在造船领域,2023年高强度造船板产量占比为61.5%,较2016年提升16个百分点,散货船、油船等细分船型耗钢系数大幅下降,高强度造船板的应用比例持续提升,为船舶大型化、轻量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并促进了薄规格造船板需求增长。 在工程机械领域,近年来工程机械企业积极开展产品轻量化设计,Q960及以上超高强度钢、NM450及以上耐磨钢的推广应用,推动产品厚度不断突破极限,目前厚度已降至6.0毫米以下。 在汽车领域,汽车轻量化发展带动了汽车大梁钢710L、车轮钢550CL等高强钢的广泛应用,目前,超高强大梁钢产品最高屈服强度达960兆帕,强度的大幅提升有效促进了热轧板带材厚度减薄。 其三, 以热代冷 产品推广促进热轧板带向轻薄方向发展。 自2015年国内首套ESP(无头带钢)生产线投产以来,我国已陆续建成10余条带钢无头轧制生产线,合计产能超过2500万吨/年。带钢无头轧制生产线生产的薄规格热轧板带厚度最薄至0.6毫米,可在一些对力学性能无特殊要求且表面质量要求不高的应用场景中实现 以热代冷 。 由于不经过冷轧工序, 以热代冷 产品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市场接受度逐步提高。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具有低碳和成本优势的 以热代冷 产品性能和质量水平在持续提高,未来 以热代冷 热轧薄板带产品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 对我国钢铁企业热轧板带材产品发展的建议 为钢铁企业热轧板带材产品迭代升级指明方向。 热轧板带材薄规格产品比重上升,呈现高强度、轻量化趋势,对钢铁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具有重要参考价值。钢铁企业应深入研究周边300千米~500千米范围内,区域市场的汽车、机械、造船、家电、钢结构等用钢行业的市场情况,特别是重点行业、细分市场的薄规格板带的需求现状和发展趋势。 钢铁企业要通过比较企业自身和竞争对手的装备水平、生产能力、创新能力、管理体系、销售体系、生产成本、人才条件等方面,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竞争策略,并确定已有产线的产品结构调整方向或新建产线的产品定位,在市场需求变化趋势中寻求发展机遇。 关注薄规格板带轧制生产线推广应用。 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提出加快落后低效设备替代,更新升级高端先进设备,加大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财政支持力度,为钢铁行业品种结构调整和升级带来新机遇。 钢铁企业在推动设备更新改造升级的过程中,应提前谋划,做好市场研究和前瞻布局,以产品市场需求和发展方向为依据,结合区位优势,可重点关注以相对薄规格为主要产品的双辊薄带铸轧生产线(Castrip)、ESP无头轧制生产线、宽薄规格中板的炉卷轧机等生产装备,在进行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谋定而后动。 为钢企热轧板带材产品技术创新提供重要方向。 在生产端,薄规格高强钢在高精度板形控制、微合金化与多相组织调控等方面给钢铁企业带来新的挑战;在应用端,随着薄规格高强度热轧板带材产品需求的增长,全新的轻量化设计对钢材的加工使用提出新的要求。 面对生产端和应用端的新挑战、新要求,钢铁企业应加大相关工艺技术研发攻关,持续增强薄规格高强度板带材的生产能力,提升产品质量,加强EVI(供应商的早期介入)服务,并为下游客户提供结构设计、选材支持、加工制造、工艺降本等一揽子技术服务,更好地顺应热轧板带产品轻薄化发展趋势。
文章来源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一、项目名称 《南钢全要素资源优化与智慧运营核心关键技术创新》 二、研究的背景与问题 钢铁行业结构调整周期明显,尤其在下行周期中,运用数字化技术实现钢铁全要素资源优化,促进钢铁产业链竞争力提升,绿色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国家部委也多次发文,明确在制造端、运营端、产业链端实现智能优化是企业发展方向。因而,钢铁企业全要素资源优化与智慧运营是实现钢铁强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在钢铁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中,国内外钢铁企业做了大量的开拓性工作,但仍然存在如下共性难题,如图1所示。 1.在数据基础层面,钢铁企业流程长,数据多维高频、非结构化、强业务性、强耦合性等特点导致数据治理难、使用难,面向全价值链的数据空间建设和数字孪生技术建模难,为此如何实现业务全流程的数据获取、信息集成,并实现数据建模与应用是本项目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难题。 2.在生产制造层面,钢铁生产过程控制分层架构解决自动化、信息化部分难题,但无法避免 稳态假设 ,工艺复杂多变、特钢产品定制化要求、准时交付要求、感知薄弱、边界条件不确定等导致难以破解生产黑箱,高质量低成本生产难度大。为此如何实现精准信息感知并根据问题实现动态优化调控和一体化管控是本项目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难题。 3.在运营管理层面,运营过程因涉及的系统多、维度广,数据集成度不高,企业自身风险管控能力薄弱,同时流程计划的不确定性、原料采购价格和市场多变需求给运营管理带来决策难题。为此如何针对多维度风险点、多环节不确定性及多变需求构建敏捷运营是本项目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难题。 4.在产业链层面,长期存在数据信任成本高、流通环节多、管理和技术差异大、合作协同壁垒多、平衡调度难、产业链协同效率低等问题。为此如何构建需求驱动的可信、协同、共赢的产业链,打造智慧生态圈是本项目需要解决的第四个技术难题。 图1 钢铁企业全要素资源优化与智慧运营的主要难点 针对以上难题,南京钢铁联合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东南大学等知名高校,江南造船、外高桥造船等行业龙头,以及金恒科技、赛迪信息、鑫智链等科技公司共同开展《南钢全要素资源优化与智慧运营核心关键技术创新》项目攻关。 三、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在深入分析行业共性需求和研究难点的基础上,本课题对通过运用数字化技术对制造端、运营端、产业链全对象进行数字化描述,实现全业务领域、全业务对象的描述,包括一个对象的属性,也包括具体的业务规则和操作描述等,从而能够具备使用数字化描述形成物理世界的数字孪生,通过全场景全业务动态多维多时空尺度数字孪生模型,从而实现以虚映实、以虚方式、以虚预实和以虚控实,达到全要素资源优化与智慧化运营的极致竞争能力的打造,形成了钢铁企业全要素资源优化与智慧运营核心关键技术创新的攻关技术路线。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多专业、多领域高效协同、辅助决策,链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企业间数据流的融会贯通,并形成主要创新如下,如图2所示。 图2 项目技术路线和研究内容 1.项目提出基于 感联知控 工业互联体系架构+数据集成与治理+数字孪生的技术思路,实现数据采得全、看的透、用的准、管的好。 形成了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钢铁企业全域数据集成、面向钢铁企业全价值链的数据管理体系与数据治理、面向实时交互和预演机制的全业务数字孪生构建三项关键技术。项目基于BASIC2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开发了云端融合的FSI2-IoT平台,通过构建工厂服务引擎,将分散在各级控制系统、多业务系统中的数据按照订单要求、各工序段的工艺轧制标准、过程控制数据、自动化控制数据、检化验数据等进行融合组织,建立多模态数据模型,提供高质量全景数据空间;基于行业首创中厚板全流程钢板跟踪技术,结合批流一体的湖仓一体化技术实现全流程数据汇聚、将钢铁制造全域全价值链数据打通,实现全域价值链的数据治理和工艺、操控专家知识数字化;构建了行业首个覆盖业务最广 智造+经营+生态 集群式一体化智慧运营中心,形成全要素优化的一体化管控与智慧运营能力,在行业里首次开发全场景全业务动态多维多时空尺度数字孪生技术,特别是在生产、能源、设备、环境、安全、经营、产业链生态等领域全覆盖,形成了原料集群、铁钢集群、轧钢集群、成品集群、生态集群等8大集群,项目构建了行业首个基于云渲染技术、跨多种浏览设备和渲染计算资源共享的数字孪生平台,实现平均帧率≥35帧,延时小于200ms。 2.项目提出基于复杂工况动态感知+一体化集群管控+关键生产过程推优技术的技术思路,实现高效、高质量生产,破解过程黑箱,提升生产过程稳定性与一致性。 形成了生产全过程复杂状态下全场景动态感知、基于数字孪生的多制造单元一体化集群管控、柔性制造下全流程关键生产过程推优三项关键技术。开发全场景过程状态感知技术,破解检测、设备、运行三大领域感知难题,实现智能金相、相控阵无损探伤等多项技术行业首发。基于全面感知和多工序智能化模型,实现铁-钢-轧多制造单元一体化集群管控技术和关键过程推优,通过数字孪生技术与关键过程推优技术融合,实现基于机理和数据混合驱动的多制造单元一体化集群管控技术突破,在重点工序突破过程黑箱,改变了现有的数字孪生技术多以监控和预警为主,决策靠人工经验的问题。本项目在高炉,转炉,轧线等重点工序、重点设备,形成了以数据为驱动,实体建模、虚拟建模,实时映射和动态推演为技术支撑的多区域交换与预演。如:高炉数字孪生系统,可实现高炉身镜像,动态跟布料变化预测,为高炉布料调整提供实时动态建议;轧制过程数字孪生技术,可实现轧制强耦合黑箱现象的高保真高时效呈现,完成钢材屈服强度、性能的组织变化孪生推演等,形成数字孪生推演16类。实现炼铁年平均燃料比下降7.3%,铁水产量预测误差小于2.1%,减少敞口罐运输过程温降20.3℃,降低冶炼周期平均3.3分钟/炉,首次实现中厚板一键辊期、余坯余材自动替代,满足船板、镍系钢等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在满足客户订单多元化的个性需求的前提下,成材率提升0.5%。 3.项目提出基于外部市场预测+内部风险识别+研产销协同机制的技术思路,将内外部的风险进行准确的识别和预判,实现企业敏捷高质量运营。 运用标识解析技术、区块链技术、深度学习技术等,与外部100余个市场相关数据源融合,实现了采购风险识别及市场精准预测与动态管控、审计/风控精准预测与动态管控、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研发流程管理与研产销协同三项关键技术突破。基于上述技术破解市场环境不确定性、内部多维风险、客户需求多变给企业经营带来的决策难题。确立确立6大品种的市场研判体系,梳理影响因子超过1500余项,建立采购、库存方面70余个风险控制点,价格预测准确率螺纹钢88.1%、中厚板89.4%。开发招标、销售、工艺、工程监督模型201个,行业内首次实现 事前、事中、事后 为一体的智慧大监督体系,充分发挥监督管理的建设性和预防性作用。打造研产销一体化的研发协同管控平台,贯通研发、质量、生产、销售之间的数据链和价值链,构建涵盖 组织性能预报 工艺仿真 的数字化研发系统,基于知识图谱技术的研发知识管理系统。实现研发流程线上管控100%,一次性能合格率提升0.5%~1.0%,9Ni钢的迭代产品、止裂钢等研发周期缩短50%以上,每种重点品种降低实验成本与试制损失约200万元以上。 4.项目提出基于链上可信+ JIT+C2M 服务+产业互联平台的技术思路,打造面向协同制造的全过程产业链智能决策技术,以提升整体产业链效能。 形成了基于区块链的产业链可信运行、面向JIT+C2M的智能制造新模式、C端生态建设与产业互联平台构建三项关键技术,研发了订单与计划协同、生产与质量协同、仓储与发运协同、物流与服务协同系统,实现了产业链相关数据要素的融合协同,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根本转变,推动效率革命持续提升。实现招投标项目智能无人招标占比85.3%;上链客户产品验收复检及抽检频次降低,直至免检,客户钢材质量检验成本减少30.5%;实现产业链互信及客户精确需求、精确制造、精确配送的定制服务模式,平均交付周期缩短30%以上,合同兑现率提升至94.9%,客户满意度从82.8%提升至91.2%,C端客户减少常备库存86%。 四、主要创新性成果及指标 南钢秉持 一切业务数字化、一切数字业务化 的顶层战略,通过数智化手段将精益生产、敏捷运营、协同生态紧密链接,实现钢铁企业全要素资源优化与智慧运营,如图3所示。 图3 南钢智慧运营中心 项目成果在南钢实现整体应用,生产制造运营全流程岗位优化12%以上,吨钢质量成本从27.2元下降至14.5元,大宗原燃料采购年降本1.5%。项目支撑了南钢船板在 爱达 魔都号 整船应用,实现国内大型邮轮建造领域零的突破,携手客户摘取造船业 皇冠上最后一颗明珠 。运用多项关键技术,解决镍系钢在冶炼、轧制、成本控制上的难点。截至2023年,累计交付超过30万吨,用于全球最大的27万m3的LNG储罐和9.9万m3的乙烷船等建造。南钢抗酸管线钢取得国内首家沙特阿美供货资质,作为国内唯一稳定供货商,已累计供货35万吨。 本项目是南钢十三五至十四五中期数字化成果的体现,助力南钢在整体经营绩效方面抵御全行业寒冬,实现逆势盈利,本项目可每年增益6~7亿元。2024年1~5月份,在全行业亏损面超50%的情况下,南钢运用多项数字化成果,保持每月利润2亿元。 本项目核心技术研发以及实施过程中,共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1件,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1件,PCT国际专利申请2件,发表的相关论文18篇,共申请软件著作权25项,主持和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7项。 五、推广情况与效果 南钢全要素资源优化与智慧运营核心关键技术创新,通过建设强化生产、运营与生态的链接,协同生态相关方以数字技术为支撑共同创造价值增量,实现供应商、客户、伙伴、南钢的多方共赢,激发整个产业链的活力。 本项目从设计开始,以问题驱动为导向,针对钢铁企业在生产、运营、产业链方面长期存在的运营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产品不良率高、能源利用率低、产业链协同不足等突出问题,通过工业互联网与数字治理双轮驱动,借助精准感知、工艺模型、智能算法、智能应用等手段,突破多项核心技术,项目的成功实施给国内众多钢铁企业进行整体智能化升级提供了借鉴思路,引领行业智能化进程。 1.在行业推广: 本项目相关的研发成果已向新余钢铁、凌源钢铁、浙江元立等9家企业进行推广实施。不仅帮助其他企业提升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还显著优化了运营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并确保了生产进程的实时跟踪与关键安全风险的动态预警。 2.示范效果显著: 本项目相关成果已累计接待了超过2200+批次的参访交流团,这些团队来自客户、高校、同行及供应链伙伴等,这些深度交流活动成为了知识与技术流通的催化剂,有力加速了整个行业的数字化步伐,树立了南钢数字化转型新样本。 3.服务于社会: 南钢积极响应省工信厅号召,目前已组织相关培训活动达2361人/次,为行业培养了大量具备数字化转型意识和技能的人才,成为行业乃至跨行业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样板示范。此外,南钢还为江苏乃至全国200余家中小企业提供免费的 智改数转网联 专业咨询与诊断服务,助力其转型升级。在此基础上,也为江苏省工信厅提供《 十五五 时期江苏新型工业化路径研究》子课题《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研究》咨询服务,并深度参与《江苏省钢铁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工业电子商务白皮书》等12项重要文件的编制工作,为政策制定与行业规范贡献智慧。
文章来源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据国家统计局8月15日公布的数据,7月份,我国粗钢产量8294万吨,同比下降9.0%;生铁产量7140万吨,同比下降8.0%;钢材产量11436万吨,同比下降4.0%。 1-7月份,我国累计粗钢产量61372万吨,同比下降2.2%;生铁产量50968万吨,同比下降3.7%;钢材产量81341万吨,同比增长1.3%。
文章来源于《世界钢铁协会》 2024年7月23日 | 比利时,布鲁塞尔 2024年6月全球71个纳入世界钢铁协会统计国家的粗钢产量为1.614亿吨,同比提高0.5%。 2024年6月全球粗钢产量 2024年6月全球71个纳入世界钢铁协会统计国家的粗钢产量为1.614亿吨,同比提高0.5%。 各地区粗钢产量 2024年6月,非洲粗钢产量为160万吨,同比下降9.6%;亚洲和大洋洲粗钢产量为1.206亿吨,同比提高0.3%;欧盟(27国)粗钢产量为1110万吨,同比提高5.1%;其他欧洲国家粗钢产量为380万吨,同比提高2.1%;中东粗钢产量为460万吨,同比下降2.7%;北美粗钢产量为890万吨,同比下降1.9%;俄罗斯和其他独联体国家+乌克兰粗钢产量为740万吨,同比提高1.4%;南美粗钢产量为350万吨,同比提高4.1%。 表1:各地区粗钢产量 上述地区含71个产钢国提交的数据,其2023年产量占全球粗钢产量的98%。 非洲:阿尔及利亚、埃及、利比亚、摩洛哥、南非、突尼斯 亚洲和大洋洲:澳大利亚、中国、印度、日本、蒙古国、新西兰、巴基斯坦、韩国、中国台湾、泰国、越南 欧盟 (27国):奥地利,比利时,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捷克、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意大利、卢森堡、荷兰、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 其他欧洲国家:马其顿、挪威、塞尔维亚、土耳其、英国 中东:巴林、伊朗、伊拉克、约旦、科威特、阿曼、卡塔尔、沙特阿拉伯、阿联酋、也门 北美洲:加拿大、古巴、萨尔瓦多、危地马拉、墨西哥、美国 俄罗斯和其他独联体国家+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克兰 南美洲:阿根廷、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巴拉圭、秘鲁、乌拉圭、委内瑞拉 粗钢产量排名前十位的国家 2024年6月, 中国粗钢产量为9161万吨,同比提高0.2%; 印度粗钢产量为1230万吨,同比提高6.0%; 日本粗钢产量为700万吨,同比下降4.2%; 美国粗钢产量为670万吨,同比下降1.5%; 俄罗斯粗钢预估产量为600万吨,同比下降4.1%; 韩国粗钢产量为510万吨,同比下降7.2%; 德国粗钢产量为320万吨,同比提高8.9%; 土耳其粗钢产量为310万吨,同比提高4.3%; 伊朗粗钢产量为260万吨,同比下降8.5%; 巴西粗钢产量为290万吨,同比提高11.8%。 表2:粗钢产量排名前十位的国家 e - 预估值。排名依据为本年度累计粗钢产量。
文章来源于《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 平地机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平地机主要制造企业统计,2024年6月当月销售各类平地机859台,同比增长46.6%,其中国内102台,同比下降0.97%;出口757台,同比增长56.7%。 汽车起重机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汽车起重机主要制造企业统计,2024年6月当月销售各类汽车起重机1741台,同比下降20.1%,其中国内975台,同比下降28.1%;出口766台,同比下降6.81%。 履带起重机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履带起重机主要制造企业统计,2024年6月当月销售各类履带起重机226台,同比下降19.3%,其中国内70台,同比下降48.5%;出口156台,同比增长8.33%。 随车起重机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随车起重机主要制造企业统计,2024年6月当月销售各类随车起重机1960台,同比下降2.63%,其中国内1559台,同比增长1.7%;出口401台,同比下降16.5%。 塔式起重机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塔式起重机主要制造企业统计,2024年6月当月销售各类塔式起重机791台,同比下降62.4%,其中国内539台,同比下降70.2%;出口252台,同比下降14%。 工业车辆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叉车主要制造企业统计,2024年6月当月销售各类叉车111717台,同比增长11.1%。其中国内65907台,同比增长3.85%;出口45810台,同比增长23.4%。 压路机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压路机主要制造企业统计,2024年6月当月销售各类压路机1509台,同比增长15.5%,其中国内503台,同比下降13.7%;出口1006台,同比增长39%。 摊铺机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摊铺机主要制造企业统计,2024年6月当月销售各类摊铺机102台,同比下降13.6%,其中国内67台,同比下降33.7%;出口35台,同比增长106%。 升降工作平台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升降工作平台主要制造企业统计,2024年6月当月销售各类升降工作平台16776台,同比下降9.11%,其中国内9895台,同比下降18.8%;出口6881台,同比增长9.78%。 高空作业车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高空作业车主要制造企业统计,2024年6月当月销售各类高空作业车213台,同比下降49.8%,其中国内206台,同比下降50.7%;出口7台,同比增长16.7%。
文章来源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3%(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从环比看,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42%。1—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 分三大门类看,6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制造业增长5.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8%。 分经济类型看,6月份,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股份制企业增长5.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2.9%;私营企业增长5.7%。 分行业看,6月份,41个大类行业中有35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4.2%,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4.4%,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0.9%,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7.2%,纺织业增长5.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9.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0.4%,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3.3%,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0.2%,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4%,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4%,汽车制造业增长6.8%,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3.1%,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4.4%,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1.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1%。 分产品看,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619种产品中有369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其中,钢材12555万吨,同比增长3.2%;水泥16397万吨,下降10.7%;十种有色金属661万吨,增长7.5%;乙烯261万吨,增长3.3%;汽车261.3万辆,增长1.8%,其中新能源汽车102.5万辆,增长37.0%;发电量7685亿千瓦时,增长2.3%;原油加工量5832万吨,下降3.7%。 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4.5%,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3175亿元,同比名义增长3.8%。
文章来源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8.4%、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73亿元、全国落实水利建设投资7832亿元……上半年,重大项目建设交出亮眼 成绩单 ,有效发挥了扩投资稳增长作用。 专家预计,在财政支持力度加大、政府债券发行提速以及项目建设速度加快等多因素支持下,下半年基建投资有望提速,更好发挥宏观经济运行 稳定器 作用。 重大项目带动作用凸显 今年以来,重大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带动扩大有效投资。 国铁集团7月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73亿元,同比增长10.6%,创历史同期新高;水利部副部长王道席日前介绍,上半年,全国落实水利建设投资7832亿元,较去年同期多352亿元,增幅4.7%。 多地重大项目开工投资进度 过半 。例如,1月至6月,四川省700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903.1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64.4%、超时序进度14.4个百分点。截至6月底,江苏省今年安排的450个省级重大项目,已完成投资3668亿元,完成率达57.2%;228个计划年内新开工的省级重大项目,已开工195个,开工率达85.5%。 重大项目带动作用凸显。 国家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司司长翟善清表示,上半年,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8.4%,增速比全部投资高4.5个百分点,拉动全部投资增长4.5个百分点。 重大项目还将呈现 压茬 推进态势。多地近期就项目谋划储备作出部署,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增添后劲。四川省发改委表示,将聚焦 两重 建设和 十五五 规划前期研究,继续谋划储备一批既稳当下又利长远的重大项目,指导各地各部门加快项目前期工作,提高项目成熟度,尽早落实开工条件,推动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资金项目 双向奔赴 重大项目加快落地,离不开资金的有效保障。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有关部门统筹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和中央预算资金,合理安排发行、使用进度,推动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建设,为推进投资领域提质增量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保障。 国债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增发国债1.5万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同时,自5月开闸以来,超长期特别国债正有序发行。地方债方面,据民生银行研究院统计,1月至6月累计发行新增地方债18259亿元,其中新增专项债发行14935亿元。 从财政支出来看,前5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8359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城乡社区、农林水、交通运输等领域的支出增长较快,较好地支持了重点项目建设。 后续资金支持仍有保障。一方面,新增专项债发行将提速。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瑞东表示,5月至6月专项债发行已明显提速,预计三季度是专项债发行高峰,将给基建投资带来支撑。 另一方面,各地正加强调度协调和要素保障,满足重大项目融资需求。例如,江苏省将以 融资服务推进月 为抓手,强化金融服务质效,综合运用多种金融工具加大项目融资支持力度,让更多融资有效支撑重大项目建设,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基建投资增速有望回升 多重因素支撑下,下半年基建投资增速有望回升。 在财政支持力度加大、政府债券发行和项目建设速度加快、重大项目保持充沛和低基数效应共同推动下,下半年基建投资有望提速。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预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其中基建投资增长6%。 基建投资是稳经济的重要抓手。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下半年内需尤其是基建托底经济的必要性上升,加上财政政策仍有较大发力空间,基建投资增速回升将是大概率事件,预计全年增速有望回升至7%左右。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表示,从投资领域看, 两重 及 平急两用 领域可能是基建投资重点增量领域。随着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专项债陆续发行,下半年基建投资有望逐季提速,预计全年增速达6%。
文章来源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我国2024年上半年造船业最新数据,中国造船业三大指标继续稳步增长,全球领先。 2024年上半年,我国造船完工量250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8.4%;新接订单量542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3.9%;截至6月底,手持订单量1715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8.6%。最新数据显示,三大指标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55%、74.7%和58.9%。 在全球18种主要船型中,中国有14种船型新接订单量位居全球首位。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彦庆表示,今年上半年新接订单占全球接近75%,说明中国造船工业还能够继续延续一个增长的态势,这是非常好的消息,反映了我们的市场能力。 今年前5个月,中国造船业的利润总额同比增长了近2倍。1—5月,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532.4亿元,同比增长26.3%;实现利润总额160亿元,同比增长187.5%。 在中国船舶上海外高桥造船,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进入建造加速期,全船80%的结构分段已经完工。在另一个船坞,7000箱集装箱船也在加速制造。今年上半年,上海外高桥造船交付了12艘这样的船型,创造了平均每两周就交付一艘的纪录。 此外,今年上半年我国造船业的手持订单量,按修正总吨计算已达到近20年的最高值。这些订单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高技术、高难度、高附加值船型。 在今年上半年的数据中,还有一个明显的变化——越来越多国外船东把订单投向了中国船厂。全球每10份造船新订单,就有超过七成流向中国。在最新的数据中,还有一个新趋势引人注目,这就是 绿色船舶中国造 。今年上半年,我国造船业新接绿色动力船舶订单国际份额达71.7%,实现了对主流船型的全覆盖。 在2024年上半年中国造船数据中出现了一个新词—— 高度景气区间 。这个区间是什么意思?进入这个区间后造船市场会有何变化? 中国造船行业景气指数以2013年为基准100点,根据历史数据计算结果,将景气指数划分为四个区间:140点及以上指数为 高度景气 ;120—140点之间指数为 正常-景气 ;100—120点之间指数为 弱景气-正常 ;100点以下,指数为 不景气 。 今年是继2012年后,中国造船行业景气指数首次突破140点,进入 高度景气区间 。我国船舶工业再次进入这个区间,说明在当前的市场情况下,无论是企业自身生产状态、订单水平还是盈利水平,都处于非常理想的情况。
文章来源于《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 挖掘机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挖掘机主要制造企业统计,2024年6月销售各类挖掘机16603台,同比增长5.31%,其中国内7661台,同比增长25.6%;出口8942台,同比下降7.51%。 2024年1—6月,共销售挖掘机103213台,同比下降5.15%;其中国内53407台,同比增长4.66%;出口49806台,同比下降13.8%。 2024年6月销售电动挖掘机16台(6吨以下1台,10至18.5吨级2台,18.5至28.5吨级11台,40吨以上2台)。 装载机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装载机主要制造企业统计,2024年6月销售各类装载机10794台,同比增长26.2%。其中国内市场销量5296台,同比增长22.6%;出口销量5498台,同比增长29.8%。 2024年1—6月,共销售各类装载机57018台,同比增长0.74%。其中国内市场销量28913台,同比下降3.34%;出口销量28105台,同比增长5.32%。 2024年6月销售电动装载机1570台( 3吨16台,5吨1247台,6吨268台,7吨39台)。
海关总署7月12日数据显示, 2024年6月中国出口钢材874.5万吨,较上月减少88.6万吨,环比下降9.2% ;1-6月累计出口钢材5340.0万吨,同比增长24.0%。 6月中国进口钢材57.5万吨,较上月减少6.2万吨,环比下降9.7%;1-6月累计进口钢材361.7万吨,同比下降3.3%。 6月中国进口铁矿砂及其精矿9761.3万吨,较上月减少442.0万吨,环比下降4.3%;1-6月累计进口铁矿砂及其精矿61117.7万吨,同比增长6.2%。 6月中国进口煤及褐煤4460.3万吨,较上月增加78.7万吨,环比增长1.8%;1-6月累计进口煤及褐煤24957.2万吨,同比增长12.5%。 另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2024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1.1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增长6.1%。其中,出口12.13万亿元,增长6.9%;进口9.04万亿元,增长5.2%;贸易顺差3.09万亿元,扩大12%。按美元计价,上半年,我国进出口总值2.98万亿美元,增长2.9%。其中,出口1.71万亿美元,增长3.6%;进口1.27万亿美元,增长2%;贸易顺差4350亿美元,扩大8.6%。上半年我国进出口主要特点: 上半年,我国进出口规模历史同期首次超过21万亿元;进出口增速逐季加快,二季度增长7.4%,较一季度和去年四季度分别高2.5个、5.7个百分点,外贸向好势头得到进一步巩固。 上半年,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13.76万亿元,增长5.2%,占我外贸总值的65%。其中,出口8.01万亿元,增长8.5%;进口5.75万亿元,增长1%。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3.66万亿元,增长2.1%,占17.3%。其中,出口2.32万亿元,下降1.3%;进口1.34万亿元,增长8.5%。此外,我国以保税物流方式进出口2.96万亿元,增长16.6%。其中,出口1.12万亿元,增长13.2%;进口1.84万亿元,增长18.9%。 上半年,东盟为我第一大贸易伙伴,我与东盟贸易总值为3.36万亿元,增长10.5%,占我外贸总值的15.9%。其中,对东盟出口2.03万亿元,增长14.2%;自东盟进口1.33万亿元,增长5.2%;对东盟贸易顺差6994.9亿元,扩大36.5%。欧盟为我第二大贸易伙伴,我与欧盟贸易总值为2.72万亿元,下降0.7%,占12.8%。其中,对欧盟出口1.78万亿元,增长0.5%;自欧盟进口9388.7亿元,下降2.9%;对欧盟贸易顺差8376.7亿元,扩大4.6%。美国为我第三大贸易伙伴,我与美国贸易总值为2.29万亿元,增长2.9%,占10.8%。其中,对美国出口1.71万亿元,增长4.7%;自美国进口5779.7亿元,下降2%;对美贸易顺差1.14万亿元,扩大8.4%。韩国为我第四大贸易伙伴,我与韩国贸易总值为1.13万亿元,增长7.6%,占5.3%。其中,对韩国出口5169.5亿元,下降0.6%;自韩国进口6090.2亿元,增长15.7%;对韩贸易逆差920.7亿元,扩大14.3倍。同期,我国对共建 一带一路 国家合计进出口10.03万亿元,增长7.2%。其中,出口5.62万亿元,增长8.4%;进口4.41万亿元,增长5.8%。 上半年,民营企业进出口11.64万亿元,增长11.2%,占我外贸总值的55%,比去年同期提升2.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7.87万亿元,增长10.7%,占我出口总值的64.9%;进口3.77万亿元,增长12.3%,占我进口总值的41.8%。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6.17万亿元,增长0.2%,占我外贸总值的29.1%。其中,出口3.31万亿元,下降0.1%;进口2.86万亿元,增长0.5%。国有企业进出口3.31万亿元,增长1.2%,占我外贸总值的15.6%。其中,出口9312.8亿元,增长1.9%;进口2.37万亿元,增长1%。 上半年,我国出口机电产品7.14万亿元,增长8.2%,占我出口总值的58.9%。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6837.7亿元,增长10.3%;集成电路5427.4亿元,增长25.6%;汽车3917.6亿元,增长22.2%;手机3882.8亿元,下降1.7%。同期,出口劳密产品2.07万亿元,增长6.6%,占17.1%。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5244.3亿元,增长3%;纺织品4926.7亿元,增长6.5%;塑料制品3776.4亿元,增长11.7%。出口农产品3444.3亿元,增长5.2%。此外,出口成品油3009.4万吨,减少3.8%;肥料1260.6万吨,减少0.8%。 上半年,我国进口原油2.75亿吨,减少2.3%,每吨4316.3元,上涨7.9%;煤2.5亿吨,增加12.5%,每吨716.3元,下跌17%;天然气6465.2万吨,增加14.3%,每吨3488.5元,下跌10.5%;大豆4848.1万吨,减少2.2%,每吨3691.4元,下跌15.8%;成品油2507.6万吨,增加9.9%,每吨4330.6元,上涨7.9%。此外,进口初级形状的塑料1420.2万吨,增加0.1%,每吨1.08万元,下跌1%;未锻轧铜及铜材276.3万吨,增加6.8%,每吨6.59万元,上涨8.6%。同期,进口机电产品3.25万亿元,增长10.1%。其中,集成电路2588.9亿个,增加14.1%,价值1.27万亿元,增长14.4%;汽车33.2万辆,减少4.1%,价值1323.5亿元,下降11.8%。
文章来源于《世界金属导报》 从中物联钢铁物流专业委员会调查、发布的钢铁行业PMI来看,随着气温升高,钢铁行业淡季特征逐步显现,2024年6月份为47.8%,环比下降2个百分点,结束连续2个月环比上升态势,反映出行业承压放缓。分项指数变化显示,6月份钢铁市场供需两端均有回落,原材料价格短期下降,钢材价格连续下行,但钢厂利润有所修复。预计7月份,市场需求或将小幅反弹,钢厂生产小幅回升,原材料价格弱势震荡,钢材价格小幅回升。 图1 2019年以来钢铁行业PMI变化情况 钢铁需求有所转淡,整体仍有趋稳基础。6月份,建材市场需求呈现淡季特征,部分高温、多雨地区需求受影响相对明显,但受益于国家稳经济政策的持续发力,市场需求预期保持稳定。特别是房地产市场政策优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给钢铁行业需求预期带来一定提振。此外资金方面,上半年国内货币投放处于相对宽松态势,商品市场的流动性好转,也给钢铁市场带来一定支撑。新订单指数为49.4%,较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虽仍处于50%以下,但依然是今年以来的较好水平,显示6月份钢铁行业市场需求虽有所转淡,但比较来看仍有趋稳基础。市场终端需求方面,从监测的沪市终端线螺采购数据来看,6月份上海终端采购量环比小幅下降7%,有一定收缩,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仍有小幅增长。 图2 2019年以来钢铁新订单指数变化情况 图3 2018年以来沪市终端线螺每周采购量监控数据变化情况 钢厂库存连续上升,钢厂生产有所回落。6月份,随着钢铁行业淡季到来,下游需求释放有所放缓,钢厂库存连续增长。中钢协数据显示,6月上旬重点钢铁企业钢材库存量为1608.62万吨,比上一旬增加151.94万吨。到中旬时,重点统计钢铁企业钢材库存量约1642.58万吨,比上一旬增加33.95万吨。产成品库存指数为47.4%,较上月上升4个百分点,也是连续2个月环比回升。 在库存增加、市场需求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企业生产意愿有所减弱,生产指数为45.9%,较上月下降4.7个百分点,再次落入收缩区间。据中钢协数据统计,2024年6月上旬,全国重点统计钢铁企业日产粗钢224.83万吨,环比增长3.3%;日产生铁198.93万吨,环比增长3.03%;日产钢材211.96万吨,环比下降5.26%。到中旬时,全国重点统计钢铁企业日产粗钢218.51万吨,环比下降2.81%;日产生铁196.01万吨,环比下降1.46%;日产钢材209.80万吨,环比下降1.02%。结合来看,6月钢铁产量虽整体较5月份下降有限,但月内生产呈现一定的回落势头。 图4 2019年以来钢铁生产指数变化情况 图5 2019年以来钢铁产成品库存指数变化情况 原料价格短期回落,炼钢成本明显下降。6月份,由于生产有所缩减,原材料市场整体走弱,加上前期原材料价格连续上升导致基数上升,6月原料价格短期回落。购进价格指数为38.6%,较上月下降38.9个百分点,在连续2个月大幅上升后快速回落。分品类来看,铁矿石市场承压走弱,供需矛盾进一步突出,使得价格大幅下降。焦炭市场成交一般,整体供给较为平稳,价格与钢企利润呈现同步走势,价格小幅回落。废钢市场表现强于其他黑色品种,反向开票影响逐渐扩散,为废钢价格提供较强的支撑。整体来看,当前炼钢成本较上月有着明显下降。 图6 2019年以来钢铁购进价格指数变化情况 钢材价格连续下行,钢厂利润有所修复。6月份,受供需矛盾影响,钢材价格连续下行,整月价格几乎无回升态势。上海螺纹钢价格指数显示,6月3日价格为3570元/吨,为6月最高点,此后价格连续下行,6月25日降至3420元/吨,为6月最低点。整月下降150元/吨,几乎达到年内最低点。虽然钢材价格较上月有所下跌,但当前炼钢成本也明显下降,有利于钢厂利润修复。卓钢观察数据显示,6月各钢材品种盈利均有所增加,其中冷轧吨钢盈利增加103元/吨至32元/吨;中板吨钢盈利增加88元/吨至16元/吨。 图7 2018年以来上海螺纹钢价格指数变化情况 预计7月份,钢材市场需求或将小幅反弹。7月份钢铁行业的传统消费淡季预计有所延续,虽然各地气温持续升高,但南方大范围的雨季将逐步结束,被雨水抑制的需求或将会小幅反弹。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稳步回暖为行业提供了一定的积极信号。预计下半年,随着特别国债、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效果逐步显现,钢铁行业的回升动力将得到进一步加强。需要注意的是,当前随着各地房地产政策的优化,阶段性房地产成交有一定回暖,但整体仍处于低迷状态。长期来看,房地产行业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尤其是终端购房需求难以匹配当前相对过剩的供应,因此后续整体房地产开工情况难言乐观,对钢铁市场需求的支撑也不可期望过高。钢铁市场需求更多应关注基建、制造业等。 钢材生产或将小幅回升。7月份,限产传闻的扰动以及较高的库存压力对于企业生产积极性或将产生一定影响,但在利润回升和需求反弹的情况下预计仍有企业加强生产活动。预计7月份钢材生产将会小幅回升。 原材料价格预计低位震荡,钢材价格或小幅反弹。当前港口铁矿石库存依旧较高,海外铁矿石供给稳定,铁矿石价格反弹动力不足,焦炭和废钢的表现不足以对冲铁矿石的较差表现,整体原材料价格也将持续低位震荡。钢材价格已经逼近年内最低点,后市持续下降的动力不足,加上7月份需求或将小幅回升,钢材价格也有望小幅反弹。
文章来源于《中国冶金报》 一、钢铁进出口总体情况 2024年5月,我国出口钢材963.1万吨,环比增加40.7万吨,同比增加127.5万吨;出口平均单价760.7美元/吨,环比下跌2.2%,同比下跌17.5%。1-5月,出口钢材4465.5万吨,同比增长24.7%;出口平均单价780.2美元/吨,同比下跌29.0%;出口钢坯116.3万吨,同比下降17.4%;粗钢净出口4321.5万吨,同比增长891.0万吨,增幅26.0%。 5月,我国进口钢材63.7万吨,环比减少2.1万吨,同比增加0.6万吨;进口平均单价1651.5美元/吨,环比下跌3.3%,同比下跌4.9%。1-5月,进口钢材304.3万吨,同比下降2.7%;进口平均单价1658.3美元/吨,同比下跌4.1%;进口钢坯110.9万吨,同比增长8.0%。 图1 中国钢材进出口月度情况 二、钢铁产品出口情况 5月,钢材出口 量增价跌 态势仍在持续。多数品种、多数国家或区域出口量环比增长,对南美、东南亚区域出口增长较为明显。具体情况如下: 1.分品种情况 5月,钢材出口量环比小幅增长,增量主要来自板材。其中冷轧薄宽钢带、中板、热轧薄宽钢带环比分别增长27.3%、15.6%和11.1%。此外,线材出口量环比大幅增长24.5%,为2021年5月以来最高水平,其中普盘条增量较明显。无缝管和涂层板出口环比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1-5月,22大类钢材品种中除无缝管、棒材和厚钢板出口量同比下降外,其他19类品种均同比增长,且所有品种的出口均价同比下跌。 5月,我国出口不锈钢材45.8万吨,环比、同比分别增长16.6%和30.0%,为2022年7月以来最高水平。对柬埔寨、中国台湾、土耳其出口增长较明显,增幅分别为158.4%、55.6%和38.9%。1-5月累计出口量191.2万吨,同比增长12.8%。 表1 2024年5月分品种钢材出口情况 2.分区域情况 2024年5月,我国对主要国家和区域出口环比增长。对东盟出口量为299.5万吨,环比增长2.4%,其中对泰国和菲律宾环比分别增长20.7%和11.8%。出口主要国家和地区中,对智利、中国台湾和巴基斯坦出口环比增长较为显著,增幅分别为125.2%、80.0%和65.8%;对沙特出口出现下滑。1-5月,我国对除欧盟以外的主要区域出口保持增长,其中东盟和海合会累计出口量同比分别增长32.6%和37.0%。对越南出口同比增长83.9%至551.1万吨,已达到2023年对越出口总量的60.8%。对阿联酋和巴西出口增速也分别达到48.5%和56.3%。 图2 2024年1-5月中国钢材主要出口流向 3.初级产品出口情况 2024年5月,我国出口初级钢铁产品31.3万吨,环比继续下降6.5%。其中,仅钢坯出口量环比增加,直接还原铁出口量自上月高位回落至正常水平。 表2 2024年5月主要初级钢铁产品出口情况 三、钢铁产品进口情况 5月,钢材进口量环比小幅回落,保持低位运行,进口区域及产品结构总体保持稳定。具体情况如下: 1.分品种情况 5月,钢材进口量环比小幅回落,主要品种变化存在一定差异。进口量较大的品种中,中板、冷轧薄宽钢带、冷轧薄板进口量较上月高点有所下滑,而镀层板和中厚宽钢带进口出现增长。1-5月,钢材累计进口量同比降幅逐步收窄,较1-2月份大幅收窄5.4个百分点。进口量同比下降较大的品种是冷轧薄宽钢带和电工钢板,降幅分别为29.1%和52.1%。 5月,我国进口不锈钢材13.0万吨,环比下降17.0%,同比增长3.7%。其中自印尼进口10.5万吨,环比下降20.0%。1-5月,累计进口不锈钢材64.0万吨,同比增长8.2%。 表3 2024年5月分品种钢材进口情况 2.分区域情况 2024年5月,我国自日本、韩国、印尼合计进口钢材50.0万吨,占进口总量78.5%。今年以来,我国自日本钢材进口量呈小幅增加态势,自印尼进口出现阶段性高点,但是自韩国进口量整体出现下滑。前5个月,我国对多数国家进口同比下降,仅对日本和印尼进口有所增长。 图3 2024年1-5月中国钢材主要进口来源 3.初级产品进口情况 2024年5月,我国进口初级钢铁产品14.0万吨,环比下降23.8%,同比下降45.2%。其中,钢坯进口量环比连续3个月下降,其他品种也保持在较低水平。 表4 2024年5月主要初级钢铁产品进口情况 四、后期展望 5月,钢材出口量仍处于较高水平,热轧板卷、线材等品种 量增价跌 特征明显,已引发外界高度关注,钢铁产品贸易摩擦风险加剧。截至2024年6月末,新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案件已达10起。预计2024年上半年,钢材出口总量将超过5000万吨,量增价跌状态不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