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第二季度国内钢材供需双增但需求偏弱
发布时间:2023/4/27  发布者:   点击次数:8525
 

卓创资讯研究院资深研究员、中国钢铁工业协会CSPI指数专家委员会成员刘新伟表示,今年初以来,国内钢产量保持快速回升的状态,1月-3月份我国粗钢产量26156万吨,同比增长6.1%;生铁产量21983万吨,同比增长7.6%;钢材产量33259万吨,同比增长5.8%。其中,3月份,我国粗钢日均产量308.81万吨,创历年同期新高。

“消费预期的好转带给市场乐观的预期,在此带动下,投机性需求增加,黑色系产品价格呈现回暖趋势。”刘新伟说,从表观需求和水泥开工情况来看,需求正在恢复,但需求恢复不如供给恢复;同时,钢材库存水平虽未至最高位,但已较高。短时间钢材市场或将承压运行,未来一段时间钢厂将处于去库存的状态。

“今年初以来,钢铁行业生产水平持续提升,其中出口保持较高水平。”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处长史慧恩表示,1月—3月份,全国累计出口钢材2008万吨,同比增长53.2%;全国累计进口钢材191万吨,同比减少40.5%。3月份,钢材出口均价1294.2美元/吨,环比上涨16.8%;钢材进口均价1661美元/吨,环比下降7.9%;进出口价差有所缩小。

史慧恩预计,“十四五”时期钢需求将保持稳中有降,或保持在10亿吨左右,西部将成为钢消费新的增长点。同时,他认为,“十四五”时期,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必然选择,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钢铁研究总院正高级工程师郭玉华认为,当前钢铁行业面对资源—能源约束、环境—生态约束、市场—品牌竞争力等一系列挑战,要解决更为高远的,迈向绿色化、智能化等高层次命题。他分享了钢铁行业的几条低碳路径:现有高炉低碳改造、氢冶金、钢化联产等。

“1月份,经济复苏提振市场信心,钢材价格持续上涨,2月份需求释放由弱到强,钢材市场先抑后扬,价格震荡上涨,3月份国内钢产量快速增加,价格先涨后跌,3月末市场企稳后部分品种价格小幅回升。第一季度总体来看,第一季度国内钢材市场呈现震荡上行态势。”山钢股份营销总公司营销管理部高级营销师亓建峰表示。

对于后期市场,亓建峰认为受海外不确定因素、原料库存持续下降、下游需求走势分化等因素影响,预计第二季度供需双增但需求呈现偏弱态势,市场将呈现“N”字走势。